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佛教知見哲學
Buddhist Philosophy of Cognition and Vision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蔡耀明 
課號
Phl7241 
課程識別碼
124 M659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一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Phl7241_vision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探討佛教認知與見地哲學的幾個重大的論題,包括《增支部 3.65 卡拉瑪經》(佛教對知識所採取的態度)�《雜阿含經.第748經》(正見做為八支聖道之〈前導行走經〉)�〈正見經〉�《雜阿含經.第295經》(〈非你們所有經〉)�《雜阿含經.第296經》(〈緣經〉)�《雜阿含經.第298經》(〈分析[緣起]經〉)�《雜阿含經.第301經》(〈迦旃延氏經〉)�《雜阿含經.第969經》(〈長爪經〉)�《中阿含經.第13經.度經》(〈渡船頭等經〉)�Right View and the Scheme of the Four Truths in Early Buddhism�On Rādha and Views�On Views and Penetrative Knowledge�《長阿含經.梵動經》�「六十二見」的比較研究�The Notion of Diṭṭhi in Theravāda Buddhism�《大般若經.第二會》�《大般若經.第四會》�《解深密經》�《入楞伽經》�《密嚴經》�Is Consciousness Produced by the Brain�Perceiving Reality: Consciousness, Intentionality, and Cognition in Buddhist Philosophy. 涉獵的材料,包括佛教典籍與學術著作。列為重點考察的,還包括佛教的教義與實修對於知識學或心態哲學的貢獻。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對佛教認知與見地哲學之課題,建立以典籍和學術論文做為依據的思辨與認識,並且奠定從事佛教哲學或認知哲學專門研究的基礎。以條列的方式,透過本課程的歷練,學員可預期達到如下四項成果:(1)對佛教認知與見地哲學的研究領域、課題、方法、和內容,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2)對學界在佛教認知與見地哲學的研究書目與研究成果有一定水準的認識;(3)憑藉學養,得以入乎佛教認知與見地哲學之課題的眼光、思辨、和觀點,並且出乎其外;(4)初步建立以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來從事佛教認知與見地哲學之課題的研究的能力,強化獨特的哲學思考,並且提昇學習報告的寫作水平。
 
課程要求
本課程定位為研究所層級的專題討論課,並非大學部一般的導論或通論課。學員必須預先研讀本課程大綱所列的主要的課程材料,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以及按時完成學期作業。每一進度單元所列的「延伸的參考材料」,多少皆具參考價值;若是碩士班研究生,並不硬性規定必讀;若是博士班研究生,則要求藉此量力或盡力拓展課程修讀的廣度、深度、和層級。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詳如「課程進度」所列。要求閱讀以及在課堂予以講解和討論者,以粗體字標示。更多的參考材料,於課堂隨時補充。 
參考書目
詳如「課程進度」所列。要求閱讀以及在課堂予以講解和討論者,以粗體字標示。更多的參考材料,於課堂隨時補充。
The reading assignm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required, suggested, and optional. The categories are self-explanatory. I will give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purpose for each reading, allowing you to decide whether you wish to read the suggested and optional texts. The suggested and optional readings will generally consist of secondary analyses, material for context.
* Christian Coseru, Perceiving Reality: Consciousness, Intentionality, and Cognition in Buddhist Philoso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 David McMahan, Empty Vision: Metaphor and Visionary Imagery in Mah?y?na Buddhism,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 Zhihua Yao, The Buddhist Theory of Self-Cogniti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 Christopher Hatchell, Naked Seeing: The Great Perfection, the Wheel of Time, and Visionary Buddhism in Renaissance Tibe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常上課 
70% 
 
2. 
期末作業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增支部 3.65 卡拉瑪經》(佛教對知識所採取的態度)�《雜阿含經.第748經》(正見做為八支聖道之〈前導行走經〉)�〈正見經〉 
第2週
3/04  雜阿含經.第295經》(〈非你們所有經〉)�《雜阿含經.第296經》(〈緣經〉)�《雜阿含經.第298經》(〈分析[緣起]經〉)�《雜阿含經.第301經》(〈迦旃延氏經〉) 
第3週
3/11  《雜阿含經.第969經》(〈長爪經〉)�《中阿含經.第13經.度經》(〈渡船頭等經〉) 
第4週
3/18  Right View and the Scheme of the Four Truths in Early Buddhism 
第5週
3/25  On Rādha and Views�On Views and Penetrative Knowledge 
第6週
4/01  放假 
第7週
4/08  《長阿含經.梵動經》�「六十二見」的比較研究 
第8週
4/15  The Notion of Diṭṭhi in Theravāda Buddhism 
第9週
4/22  期中作業 
第10週
4/29  《大般若經.第二會》�《大般若經.第四會》 
第11週
5/06  《解深密經》 
第12週
5/13  《入楞伽經》之一 
第13週
5/20  《入楞伽經》之二 
第14週
5/27  《密嚴經》 
第15週
6/03  Is Consciousness Produced by the Brain 
第16週
6/10  調整放假 
第17週
6/17  Perceiving Reality: Consciousness, Intentionality, and Cognition in Buddhist Philosophy